林毅夫重磅发声!今年5%左右增长可能性究竟多高?中国在2035年之前真能实现5%-6%增长?

伊莎贝拉·普里姆 2025-05-02 育儿 6 次浏览 0个评论

林毅夫谈经济发展: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

林毅夫认为,马克思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。探讨新质生产力,要先明确发展方式,再研究生产关系。新质生产力不限于特定产业,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也是来源,发展需因地制宜。像发达地区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我国多数传统产业有后来者优势,可借助技术换道超车,如新能源汽车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合适制度安排,要依据产业特点确定,不能盲目照搬。

贸易战影响及中国经济增长潜力

对于贸易战对中国GDP的影响,不同机构预测不同,林毅夫认为这些仅供参考。我国对美出口占比有限,可开拓新市场弥补,如出口转内销或开拓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市场。他坚信中国实现5%左右增长可能性高,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观,虽受贸易战影响但有政策缓冲。从长期看,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大,如按德国、日本、韩国经验,2035年前有望实现5%-6%增长。

扩内需促消费的关键举措

林毅夫指出,解决消费问题要区分消费意愿和能力。长期看,提高消费根本是提高收入,这依赖生产力提升,而生产力提升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需有效投资驱动。当前要解决产品供给和信心问题,一方面提供合适产品,如优质电影受欢迎;另一方面增强信心,中国与日本情况不同,一直在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。当务之急是通过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,增加优质供给,增强信心,实现经济与消费良性循环。

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

中国改革开放后保持高速增长,1978年到1995年,以及之后都实现了高增速,是同时期增长最快且无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。发展需生产力提高和新质生产力涌现,发达国家靠自身发明创新,投入大、风险高;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后来者优势,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,成本低、风险小。中国1978年后按比较优势发展经济,利用了后来者优势,实现快速发展。

“中国崩溃论”为何反复出现

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赶超策略,导致经济发展问题,主流观点开出“华盛顿共识”药方。中国实行渐进双轨改革,维持了经济稳定,让新产业发展积累资本。而按主流理论转型的国家多出现问题,所以每当中国经济增速下降,“中国崩溃论”就会出现,但中国凭借自身改革发展良好。

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展望

林毅夫认为,后来者优势取决于与发达国家差距,中国与德国、日本、韩国在相似阶段都有高速增长潜力。人口老龄化可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应对,中国教育投资大,新劳动力教育水平高。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优势,能通过合作和体制突破技术封锁。凭借多种优势,中国有很大可能实现5%增长,2035年前有望实现5%-6%增长,2049年人均GDP有望达美国一半,经济体量有望两倍于美国,为世界稳定发展提供基石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三年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林毅夫重磅发声!今年5%左右增长可能性究竟多高?中国在2035年之前真能实现5%-6%增长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